玉米赤霉烯酮是什么
玉米赤霉烯酮是什么?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又稱F-2毒素,它首先從有赤霉病的玉米中分離得到。玉米赤霉烯酮其產毒菌主要是鐮刀菌屬(Fusarium)的菌侏,如禾谷鐮刀菌(F.graminearum)和三線鐮刀菌(F.tricinctum)、黃色鐮孢(Fusarium culmorum)、木賊鐮孢(Fusarium equiseti)、半裸鐮孢(Fusarium sernitectum)、茄病鐮孢(Fusarium solani)等菌種。
玉米赤霉烯酮主要污染玉米、小麥、大米、大麥、小米和燕麥等谷物。其中玉米的陽性檢出率為45%,最高含毒量可達到2909mg/kg;小麥的檢出率為20%,含毒量為0.364~11.05mg/kg。玉米赤霉烯酮的耐熱性較強,110℃下處理1h才被完全破壞。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樣作用,能造成動物急慢性中毒,引起動物繁殖機能異常甚至死亡,可給畜牧場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玉米赤霉烯酮是玉米赤霉菌的代謝產物。
玉米赤霉烯酮功能:
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作用,主要作用于生殖系統(tǒng),可使家畜,家禽和實驗小鼠產生雌性激素亢進癥。妊娠期的動物(包括人)食用含玉米赤霉烯酮的食物可引起流產、死胎和畸胎。食用含赤霉病麥面粉制作的各種面食也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中毒癥狀,如惡心、發(fā)冷、頭痛、神智抑郁和共濟失調等。
玉米赤霉烯酮作用:
(1)玉米赤霉烯酮對植物生長的調控作用
玉米赤霉烯酮不但可以由霉菌產生,而且在許多高等植物體內也存在,并且是做為植物體內的一種激素來調控植物的生長。例如小麥、大豆、棉花等植物,在開花的時候玉米赤霉烯酮達到峰值。在不斷的研究當中表明:玉米赤霉烯酮的作用與作物光期誘導作用是十分密切的。例如在玉米赤霉烯酮含量達到高峰后移栽的長田誘導下的冬小麥都能正常抽穗,在峰值出現前移栽的冬小麥最終則不能開花。通過傅永福、孟繁靜的研究表明,外源性的玉米赤霉烯酮可部分代替冬小麥成花所需的日照條件,同時玉米赤霉烯酮還可加速煙草花芽和冬小麥穗的發(fā)育。這些都為我們利用玉米赤霉烯酮來調控作物的成長提供了途徑。
(2)玉米赤霉烯酮在植物育種方面的利用
長期以來,農作物的育種是提高產量和質量的一項重要手段?,F在利用玉米赤霉烯酮可以提高玉米幼苗的抗旱和抗寒的能力。經過玉米赤霉烯酮浸種的玉米其幼苗在干旱條件下水分下降緩慢,相對導電率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較高,游離脯氨酸的含量升高。同時利用浸種的方法也可以得到抗寒能力較強的玉米幼苗,并且研究認為0.lmg/L玉米赤霉烯酮溶液浸種的效果較好。在不斷的研究和開發(fā)當中,更多的農作物通過玉米赤霉烯酮的作用而產生了育種的優(yōu)勢方向。
(3)玉米赤霉烯酮在植物當中,特別是在植物開花前后含量較高,而且玉米赤霉烯酮有一定的殘留性,因此,在用作反芻動物的青貯飼料時值得注意。雖然玉米赤霉烯酮在植物當中的最高含量對于動物來說也不算高,但反芻動物的采食量較大,過多的蓄積也會對動物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應避免在植物花期前后作為青貯的原料或直接飼喂動物。
玉米赤霉烯酮主要來源:
玉米赤霉烯酮主要由禾谷鐮刀菌產生,粉紅鐮刀菌、竄珠鐮刀菌、三線鐮刀菌等多種鐮刀菌也能產生這種毒素。李季倫1980年研究發(fā)現,許多農作物如小麥、大豆等植物中也存在玉米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酮有許多種衍生物,例如7一脫氫玉米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酸、8一羥基玉米赤霉烯酮。同時,植物中的玉米赤霉烯酮結構和對生物體的影響與霉菌產生的玉米赤霉烯酮作用是一致的。
玉米赤霉烯酮檢測方法:
南京微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推薦采用真菌毒素熒光定量檢測儀。測定的方法十分便捷,8min即可得出檢測結果,可對玉米赤霉烯酮進行定量或者定性測量。
【玉米赤霉烯酮樣品前處理】
1. 取有代表性的樣品 300-500g,粉碎機粉碎(細度為 90%顆粒物可通過 20 目篩),對粉碎后的樣品再次混勻并進行二次取樣;
2. 準確稱取 5.0±0.05g 粉碎后的樣品于 50mL 離心管中,加入 25mL 樣品提取液(1:5 提取),振蕩提取 5min;(①待測樣品稱取量與提取液加入量可以同比例放大進行提取;②當待測樣品吸水量過大不易提取時,可采 用 1:10 比例提取,檢測結果乘以 2 即為樣品嘔吐毒素的殘留濃度)
3. 提取結束后,4000rpm 離心 2min(如未配置離心機,可靜置 3-5min 待分層明顯),取 100μL 上清液,加入到 1000μL 樣品稀釋液中,混勻備用。
【玉米赤霉烯酮樣品檢測】
1. 從包裝袋中取出嘔吐毒素熒光定量檢測試紙條,水平置于試紙條恒溫孵育器上,打開包裝后請立即使用;
2. 用移液槍吸取稀釋后的待測液 100μL 加到試紙條上的加樣孔中,開始計時孵育 8 min(蓋上孵育器蓋);
3. 孵育結束后,將試紙條插入熒光讀數儀中,按讀數鍵或者觸摸屏幕讀數即可。
玉米赤霉烯酮治療預防
玉米赤霉烯酮治療
目前,對動物玉米赤霉烯酮中毒尚無特效藥治療,生產中應立即停止飼喂可疑飼料,并對飼料加以檢測,確定飼料中是否含有玉米赤霉烯酮。對于已經中毒的家畜,為了減少損失也應給予一定的治療。對于急性中毒的動物,可采取靜脈放血和補液強心的方法。具體的療法是使用Na2SO4300~500g配成的10%濃度一次內服,并根據動物的種類和大小不同從靜脈放血200~1000mL。同時,用10%葡萄糖500~1000mL,5%葡萄糖500~1000mL,40%烏洛托品60mL,右旋糖著500~1000mL,三磷酸酚酥11萬單位靜脈補液。再使用VK。10mL一次性肌注。對于急性中毒的動物,投入一定量的清藥也是有利于解毒和保護腸胃的方法。對于慢性中毒的動物首先要將霉變的飼料停喂,然后灌服綠豆苦參煎劑,靜脈注射葡萄糖和樟腦磺酸鈉,同時再肌注VA、VD。VE和黃體酮。對外陰部的治療可用0.l%高錳酸鉀洗滌腫脹陰戶,對于破清處可用3%碘酒擦拭。一般,慢性中毒動物在治療3~12個月后各項生理指標趨于正常,但在治療過程中使用雄性激素和保胎素的方法效果不明顯。
玉米赤霉烯酮預防
玉米赤霉烯酮在體內有一定的殘留和蓄積,一般毒素代謝出體外的時間為半年之久,造成的損失大、時間長。所以,做好必要的防毒措施是十分必要的。第一,控制飼料的質量。一般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的直接原因是飼料中有霉變的特別是由赤霉污染的玉米、小麥、大豆等。所以,在使用這些原料為主的飼料時就應當注意檢測,一旦發(fā)現就不應再使用。第二,注意飼料的儲藏。在南方的一些地區(qū),高溫多雨的氣候為霉菌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和條件,因此,在儲藏不當的時候也會引起赤霉污染現象發(fā)生。對于這些飼料,應儲存在干燥通風的環(huán)境下,并采取一些人為的方法防止赤霉的污染。第三,對于已發(fā)霉的飼料一般不再使用,如果實際條件還需要使用,可將飼料放入10%石灰水中浸泡一晝夜,再用清水反復清洗,用開水沖調后飼喂。同時應注意用量不應該超過40%。
玉米赤霉烯酮的危害防范
1、危害嚴重
由于玉米赤霉烯酮對育種的家畜和家禽危害很大,常??梢詫е乱粋€育種基地一年內恢復不到原有的水平,而且造成大面積的品質下降。因此,對玉米赤霉烯酮的毒害作用應給予積極防治,減少畜產品的損失。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玉米赤霉烯酮在農作物生產方面的調控作用,開發(fā)出高產高質的新產品。
2、禁止飼料中添加使用
目前有人認為,在動物體內添加玉米赤霉烯酸可以促進家畜的生長。還有報道,山羊服用玉米赤霉烯酮晶體低于lmg劑量時,也能起到促進生長的效果。但從玉米赤霉烯酮的性質來看,它具有殘留性和不易被破壞性,而且對人也有毒害作用。如果長期在動物體內添加,玉米赤霉烯酮會不斷地在動物體內積蓄,并沉積在動物體內。如果人食用了這種品質的畜產品,會導致人發(fā)生一些疾病。因此,建議在動物日糧中不添加玉米赤霉烯酮及其衍生物,而改用其他的方法來促進動物生長。
3、制定標準
應加緊完善玉米赤霉烯酮在飼料及食品行業(yè)中國標和檢測方法的制定,并制定有關的法律條款,使得在生產生活當中處理有關玉米赤霉烯酮中毒事件時有所依據。
熱烈祝賀南京微測FD系列真菌毒素快速檢測儀以優(yōu)異成績通過國糧局標準質量中心驗證:2019年4月15日至4月20日,國內外12家真菌毒素快檢設備的生產廠家參加了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標準質量中心委托、國家糧油質量標準研究驗證測試中心(糧科院質檢中心) 組織的糧食中真菌毒素檢測儀器設備和方法的標準適用性驗證。南京微測生物FD系列真菌毒素快速檢測儀以優(yōu)雅美觀的外形設計、簡便快速的操作流程、準確穩(wěn)定的檢測結果、智能實用的聯網功能獲得了專家評委的一致好評,最終脫穎而出以優(yōu)異成績通過了該驗證,打破了國外設備在該領域的高價壟斷,實現了我國在真菌毒素快檢領域“卡脖子”技術的突破。